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上海光源团队与用户合作揭示了冠状病毒RaTG13的跨种识别分子机制
2021年5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inding and molecular basis of the bat coronavirus RaTG13 virus to ACE-2 in humans and species”的研究论文,提示我们要持续对动物源性冠状病毒进行监测,预防新的冠状病毒引发疫情。
2021-06-12

“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用户波荡器束线及活细胞成像束线通过工艺测试
2021年5月24日至25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继5月初实现2nm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出光之后,完成并通过了用户波荡器束线及活细胞成像束线的工艺测试。测试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8名专家组成,夏佳文院士任组长。
2021-06-03

基于VO2相变薄膜的神经形态器件取得进展
引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摩尔定律逐渐接近物理极限,依赖晶体管尺寸缩小的计算芯片研发模式正面临与日俱增的挑战。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机因其物理上处理单元与存储单元是分离的,将限制能源效率和处理速度。不同于冯?诺依曼架构的特点,神经形态计算架构试图在存储单元内执行计算,其中的每一个存储单元都具有与突触相似的两端结构,且非线性的I-V特性与离子浓度调控突触重量的动态行为类似。再将高度并行的存储单元组成庞大的阵列或三维堆叠,能够实现模仿人脑的形态架构和认知功能,又称之为类脑计算。
2021-05-31

上海高研院专网无线通信关键技术获上海技术发明一等奖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联合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五家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的《干扰抑制和时延可控的专网无线通信关键技术》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21-05-25

上海光源团队在表面乌尔曼反应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上海光源科学中心宋飞研究员所带领的团队,在表面Ullmann精准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Identifying the convergent reaction path from predesigned assembled structures: Dissymmetrical dehalogenation of Br2Py on Ag(111)”为题发表在纳米领域权威期刊《Nano Research》(IF=8.15)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上海光源博士生胡金平。
2021-05-18


Copyright 201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268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