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野

【上海广播电台】《我在浦东,三十而立》之三:我在张江做科研
时间:2020-11-11 来源:
【字号:
    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探究未知的“创新”的基因,早已深深根植于浦东的肌体血脉。在科学密度最浓的张江,浦东开发开放的“同龄人”崔小康正朝着开发利用未来能源的科研梦想,全力奔跑。请听上海电台记者张怡滢、李雪梅发来的《我在浦东,三十而立》系列报道第三篇:我在张江做科研:
    “我叫崔小康,从事的是利用四代核能发电的闭式布雷顿循环燃气轮机相关的转换系统,希望能为国家的能源、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努力。    

     (中科路站报站名)

    每天早上,崔小康从13号线中科路站出来,只要不赶时间,都会花一刻钟走到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因为路上几乎清一色的年轻面孔,是他眼里活力张江的独有风景: 
    每天看到这批年轻人在努力地工作,感觉跟他们同行,挺好的。
    4年多前,崔小康从河南考到高研院读研,主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牛顿路、祖冲之路……以科学元素命名的“道路群”,第一次踏足张江,他就被这里的科学氛围深深震撼:
    “感觉浦东比较新,比较大,走在发展前沿的感觉。就觉得特别特别兴奋。 
    研究生毕业,崔小康进入高研院先进能源系统与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负责闭式布雷顿循环系统的建模和仿真设计。目前,团队与上海电气集团合作完成了10兆瓦氦气轮机的系统研制,产品已顺利完成加工组装,即将开展运行示范。   

  

    (平台运转的声音  
    在中心一楼的实验平台,面前总长约50米,由多种口径的兰色、银色管道、横放的储气罐、大大小小的曲轴组成的“大家伙”,就是国内首套兆瓦级氦气轮机关键技术验证平台。总控室内,崔小康和伙伴们紧盯着显示器上不断变化的各种数据:   
    “这个屏幕就是监控一些压力机,还有些透平,各个节点的温度、压力数据、流量数据,我们都会进行实验和记录。

  

    每天与数据相伴,崔小康从未感到枯燥,反而因脚下这块土地的日新月异而兴奋不已:办公室窗外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设正如火如荼;不远处的上海光源,运转日夜不停;不远处,张江双子塔已破土动工,将开启张江科学城的创新和摩登之门:
    “一些科技公司,还有一些科研成果不断涌出,这里是科技发展高地,自己同样在这个大的建设发展的浪潮中,是个幸运儿。    

    有人说:“清晨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高速发展的张江,已吸引了37万人在此逐梦。崔小康说,身处其中,自己会全力以赴,而时代也在推着你跑:  
    “我最大的(科研)梦想肯定是看到中心研究的氦气轮机最终实现产业化。三十对我来说也是个新的起点,跟张江这边的年轻人一块投身到建设中,觉得是件很有朝气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