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见习记者郜阳)人的大脑支配着生命活动,那一颗城市的大脑又有哪些功能呢?近年来,国内外智慧城市需求正快速增长,相关行业也开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如何让政府、科研、产业与金融协同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已成为国家命题。昨天,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上海)城市大脑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滴水湖畔举行。
让城市治理更上一层楼
早在2007年,维也纳技术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当时,为了评估欧洲50万人以下城市的智慧程度,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智慧城市定义和指标体系。两年后,我国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布局。“现在全国宣布要做‘城市大脑’的大概有500多座城市,几乎涵盖了所有副省级以上和地级市。”大会主席、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封松林教授介绍,“在一些主要城市,基础网络、传感器等已经布局到位。如今,物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对城市物联网基础设施和一些城市综合治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数据资源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有效运用数据实现城市的科学治理和智慧决策,被称之为“城市大脑”。城市大脑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治理城市“交通病”中,城市大脑就表现出色,通过将人、车、道路等数据都接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形成城市交通实时大视图,即可完成城市交通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上海正依托上海高等研究院建设张江国家实验室,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一个是集成电路,另一个是类脑人工智能,这两大技术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王曦透露,“集成电路可为智慧城市提供超强的算力、海量存储、智能感知。”
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院士看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就应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在研究城市大脑基础原理上取得突破,将城市大脑系统的研究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结合,成为世界智慧城市研究领域第一创新创业的乐园。
实践中体现城市大脑优势
在会场外,摆放着一块大显示屏,上午11时20分,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景区总人数为17776人,景区周边人数为104人,停车场数量为794辆,未来30分钟预测车辆数为831辆。这,正是临港城市大脑积极参与区域精细化管理的表现。
在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眼中,城市大脑得有六大技能:感能、视能、图能、数能、算能和管能。他还提出,要建设城市的能力平台。“能力平台需要的技能之一是视频结构化的能力。任何一路摄像头的视频传来,我们要能根据要求进行结构化的转化。”
据介绍,目前临港已通过人工智能对城市精细化管理予以赋能:通过在窨井盖布置传感器,构建社区“神经元”网络;把区域所有摄像头连接在一起,识别车辆号牌和人;通过无人机对工地垃圾和街区进行巡查。基于这些赋能,使得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主动发现率提高到了70%、智能派单率超过90%,案件发现时间从1天缩短到了1分钟,复杂案件信息员派单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了5分钟。
“临港有丰富的旅游的资源,我们还通过城市大脑来应对大客流旅游。”陆肖元说,“我们把整个临港170多条路变成一张地图,把车辆通过模拟方式摆在上面。当私家车和人流量达到峰值时,即可通过实时车辆做预案分析。”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509031.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