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动态 > 科技进展
科技进展
上海高研院润滑油高品质合成基础油中试生产试验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先进润滑材料实验室开发的低粘度茂金属PAO基础油(mPAO基础油)技术,在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位于长治市的中试装置上成功完成中试生产试验,打通了整体工艺流程,得到了符合性能指标要求的中试产品。装置的设计产能为3000吨/年,以煤制油产品的副产物α-烯烃为原料,采用该团队自主研发的茂金属为核心催化剂,主要生产润滑行业急需的低粘度mPAO基础油产品。
2021-06-22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建设又取得新进展
建党100周年前夕,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建设又传来捷报,“纳米自旋与磁学线站”、“P2生物防护蛋白质晶体学线站”、“X射线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线站”以及“线站技术支撑设施”四个分系统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于2021年6月10日至11日通过了中科院条财局组织的工艺测试。
2021-06-18
上海高研院在柔性触觉传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曾祥琼研究员所带领的团队,在基于碳材料的3D打印柔性触觉传感器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A Highly Sensitiv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 Mimicking The Microstructure Perception Behavior of Human Skin”为题发表在国际TOP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杂志=8.8)。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王海航博士。
2021-06-17
上海光源团队与用户合作揭示了冠状病毒RaTG13的跨种识别分子机制
2021年5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inding and molecular basis of the bat coronavirus RaTG13 virus to ACE-2 in humans and species”的研究论文,提示我们要持续对动物源性冠状病毒进行监测,预防新的冠状病毒引发疫情。
2021-06-12
“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用户波荡器束线及活细胞成像束线通过工艺测试
2021年5月24日至25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继5月初实现2nm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出光之后,完成并通过了用户波荡器束线及活细胞成像束线的工艺测试。测试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8名专家组成,夏佳文院士任组长。
2021-06-03
基于VO2相变薄膜的神经形态器件取得进展
引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摩尔定律逐渐接近物理极限,依赖晶体管尺寸缩小的计算芯片研发模式正面临与日俱增的挑战。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机因其物理上处理单元与存储单元是分离的,将限制能源效率和处理速度。不同于冯?诺依曼架构的特点,神经形态计算架构试图在存储单元内执行计算,其中的每一个存储单元都具有与突触相似的两端结构,且非线性的I-V特性与离子浓度调控突触重量的动态行为类似。再将高度并行的存储单元组成庞大的阵列或三维堆叠,能够实现模仿人脑的形态架构和认知功能,又称之为类脑计算。
2021-05-31
Copyright 201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268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