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研院第十三届“梦筑高研”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成功举办
202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高研院”)第十三届 “梦筑高研” 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助力优秀大学生深入了解上海高研院的学科方向、招生科研情况及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科研探索兴趣,搭建优秀学子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活动反响热烈,共收到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近千人报名申请。夏令营以“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结合云端互动和沉浸式体验,切实提升营员们的参与感与活动实效性。
云端相聚,研学逐梦
7月8日至11日,夏令营(线上)活动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近230名优秀学生相聚云端,共话前沿、交流互动。
活动开始,由科技发展部重大任务处、研究生处分别围绕上海高研院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及突破性创新成果、研究生教育特色等内容展开多维度深度介绍。特别邀请多名在读研究生分享了他们升学择校的经验、研究生阶段学习科研心得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
针对营员们关于未来学习规划、职业发展路径等困惑,导师们结合自身丰富经验耐心解答,切实助力营员们锚定成长方向、明晰前行路径。云端互动交流,为营员们筑牢清晰的科研认知框架。
经线上活动参与营员的自主申报和各科研中心的选拔推荐,最终来自70多所院校105名营员如期抵达上海高研院,顺利开启线下科研探索之旅。
开营立志,研学新章
7月22日上午,夏令营(线下)开营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上海高研院副院长魏伟出席活动并致辞,院务委员、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李久盛,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张江高校派出所警官,各科研中心代表以及全体营员和志愿者代表等近140人参加。
开营典礼上,魏伟以《碳中和逻辑体系与高研院优势领域融合》为题,系统介绍了上海高研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建制化优势,以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为核心,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并深度解读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的核心内涵,围绕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关键难题,期望营员们要勇担使命,为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李久盛为营员代表授予夏令营活动旗帜。
导师代表发言环节,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杨辉研究员鼓励营员们利用好上海高研院重大科技平台,彰显产学研融合特色,致力于关键技术创新与工程化应用,在科研领域开拓广阔前景。
营员代表发言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沈铭同学结合自身科研实践,生动分享了探索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她特别提到上海高研院在科研平台、学术氛围上的独特优势,言语间流露出对上海高研院创新生态的高度认可,以及未来能在此继续深造、投身科研事业的热切期盼,赢得了在场师生的共鸣。
探秘重器,研学启智
7月22日下午,夏令营安排了一场极具分量的实地探访活动。为进一步让营员们真切触摸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的 “脉搏”,夏令营组织大家走进光源科学中心与蛋白质设施。
实验室参观及导师交流环节,营员们深入科研一线,直观了解科研工作实景,近距离接触科研团队的协作模式。导师们分享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课题。营员们围绕团队发展、学科方向、任务承担、成果转化等问题踊跃提问,现场互动热烈融洽。
志在强国,研学铸魂
7月23日,夏令营组织营员面试考核,并特别安排集中观看电影《横空出世》,弘扬“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切实筑牢营员科技报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营员们对科技报国的深刻意义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最后,全体营员围绕参加夏令营活动的体验与收获、未来求学之路的憧憬与规划等话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交流。
营终忆暖,研学同行
7月24日上午,本次夏令营结营典礼如期举行。上海高研院科技发展部部长孟岩、光源科学中心主任助理王春鹏出席典礼,全体营员及志愿者们近130人齐聚现场,共同为这段科研探索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王春鹏作为科研中心代表,结合自己的求学故事,以“国家人、国家事、国家责”为指引,激励在场营员以夏令营活动为新起点,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投身科技事业,在科技报国中绽放青春光彩。
孟岩为优秀营员、最美志愿者颁发证书。
本次夏令营得到了上海高研院综合管理部运行保障处、后勤部门等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为全体营员提供了温馨周到的服务保障。
夏令营活动,是一场科学梦想的集结,更是一次前沿探索的启程。愿每一位怀揣科学梦想的学子,在未来的逐梦途中始终坚守初心,以笃学不怠的热忱深耕科研之路。山水有相逢,我们期待在上海高研院与你们再次相聚,共赴科学新征程。
附件下载: